> 文章列表 > “若为得有韩湘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若为得有韩湘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若为得有韩湘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若为得有韩湘术”出自明代张淮的《牡丹百咏(录三十二首)》。

“若为得有韩湘术”全诗

《牡丹百咏(录三十二首)》

明代 张淮

一捻残脂暗有神,至今猩血印来真。

莲清误得称君子,梅瘦虚曾化美人。

六曲阑前凝倦态,五纹茵上委芳尘。

若为得有韩湘术,四序常逢富贵春。

¤

《牡丹百咏(录三十二首)》张淮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牡丹百咏(录三十二首)》

朝代:明代

作者:张淮

一捻残脂暗有神,

至今猩血印来真。

莲清误得称君子,

梅瘦虚曾化美人。

六曲阑前凝倦态,

五纹茵上委芳尘。

若为得有韩湘术,

四序常逢富贵春。

中文译文:

一捻残脂暗有神,

如今犹可见其真实。

牡丹清雅却被误认为君子,

梅花纤瘦却曾经化为美人。

花瓣在六弧的雕栏前凝固着疲倦的姿态,

花瓣在五条纹路的蒲团上沾染了芳香的尘埃。

如果能够得到韩湘的炼丹术,

牡丹将常年繁盛于富贵的春天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是明代张淮的作品,收录于他的诗集《牡丹百咏》中。整首诗以牡丹花为主题,通过描绘牡丹的形态和寓意,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思考。

首先,作者用\"一捻残脂暗有神,至今猩血印来真\"的描写,展示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。牡丹的花瓣红艳如血,残余的花蕊微微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息,令人感叹其真实而鲜活的存在。

接下来,作者通过对比牡丹与其他花卉,表达了对牡丹高贵品性的认同和对其他花朵的轻蔑。\"莲清误得称君子\"指出了人们对牡丹的误解,将其与高雅的君子相提并论。而\"梅瘦虚曾化美人\"则暗示了梅花虽然细小瘦弱,却有着媚人的魅力。通过这种对比,作者表达了对牡丹独特品质的赞美和对其他花卉的贬低。

在描写牡丹的外貌之后,诗中转入描写牡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。\"六曲阑前凝倦态,五纹茵上委芳尘\"以牡丹花瓣的形态来暗示人生的疲倦和尘世的沉沦。六曲阑前的牡丹花瓣仿佛在疲倦地倚靠着栏杆,五纹茵上的花瓣则沾染了尘埃的芬芳。这种描写不仅赋予了牡丹更深层次的意境,也借以寓示人生的无常和尘世的艰辛。

最后两句\"若为得有韩湘术,四序常逢富贵春\"则揭示了作者对牡丹的期望和向往。韩湘是明代著名的牡丹栽培专家,他的炼丹术被认为可以使牡丹常年开花。这里,作者希望能够得到韩湘的炼丹术,让牡丹花在四季中都能常开,常与富贵的春天相伴。这句表达了作者渴望牡丹花永远繁盛、富贵昌盛的愿望。

整首诗以牡丹花为主题,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比喻,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、对其他花卉的贬低,以及对牡丹所象征的高贵品性和对富贵春天的向往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对生命和尘世的思考,以及对无常和艰辛的认知。

这首诗以简洁、精练的语言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形态和象征意义,通过对牡丹与其他花卉的对比,以及对牡丹的期望和向往,呈现出了一幅富有意境和感悟的画面。